9-11 OCTOBER, 2006 - BEIJING, CHINA

Official Organizers


 

 

Legal Copyright:

Dels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Worldwide

 

PROF. LU'S SPECIAL REPORT - II

CREATING TECHNOLOGY LEADERSHIP OF CHANGING THE WORLD


卢伟教授: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和技术走向的分析-系列报告二

继2005年分析报告后, 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反应极其热烈, 报告先后被六十多家媒体转抄. 应大家要求, 现发布系列报告之二.

2006-6-20 卢伟教授, 美国CALIFORNIA

[专家简介]
卢伟博士, 美国斯坦福大学顾问教授,美国无线通信中心主任兼全球多国政府高级科技顾问。曾任2000-2002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技术专家顾问小组成员;西门子-英飞凌无线总设计师。世界无线大会及德希核心技术研发集团创办人,著名的开放无线结构(OWA)发明者。IEEE最权威的SPECTRUM杂志编委, 国际电联移动通信专家及美国代表团成员。在全球七国工作过(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通晓数国语言。

中国该如何发展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几个重要的时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移动通信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为九十年代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但那个时期,整个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大陆及日本. 随着本世纪东亚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的繁荣,移动通信的全球发展变得非常平衡,形成了东亚,北美和西欧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今,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霸天下. 因此, 全球统一的移动通信标准几乎不可能.

另外,最近十年, 半导体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信号处理,存储技术,高频器件的迅速发展将无线移动通信从传统的电信产品转化为大规模的消费者产品. 在技术结构方面, 传统的电信技术大都是封闭框架,并由一家或少数几家电信企业垄断. 相反, 消费者产品大都是开放技术结构,并鼓励行业竞争以降低成本和价格.

全球大多数学者和专家都承认未来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将是计算机,网络和无线的大融合. 进一步分析发现, 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基本上开放其技术结构,并已成为消费类产品. 然而,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还是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封闭框架, 包括3G在内, 封闭结构将远远适应不了未来大融合的趋势,并将被时代所淘汰.

开放无线结构(OWA)的基本定义是: 系统的模块可有不同厂家提供; 系统可自由升级; 系统可自由扩展; 系统可自由支持不同的无线空中接口. 总之, 它和开放计算机结构及开放网络结构基本相似, 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未来ICT的大融合.

正如我在2004年斯坦福大学所陈述的 - 未来的无线电手机将首先是个电脑, 其次是个开放无线结构技术的无线移动终端. 至于该新技术叫四代(4G)或超三代(B3G)或其他,实在没有太大意义, 也很无聊. 试想一下, 在计算机和网络领域, 从来没有人谈起代与代的概念,然而其发展却是突飞猛进.

回到中国这个关键市场. 二十年前, 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什么重要技术. 而现在, 中国几乎成为各种新技术的大实验室. 当一个国家落后时,或没有实力时,它只能跟着人家走,并按照人家制定的游戏规则发展. 外来投资者能帮助你发展,但同时你会越来越多地受控于投资者为你制定的游戏规则,并为长期垄断奠定基础. 垄断是个非常可怕的东西,它会帮助少数企业快速获利,但严重削弱国家的竞争力,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的崩溃.

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跳跃期,具有一定的风险.中国还远远不是发达国家,但在某些领域包括移动通信领域,已具备准发达国家的能力.中国的技术研究水平和技术人才非常高质量.中国的技术跟踪水平实属国际一流.处在这个历史的大好时期,中国该如何发展移动通信? 最重要的是,必须走自己的路,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帮自己. 但同时,不能抱着一个不放,技术在不停地发展.

比如说3G在中国就很不健康. 照理说, 3G仅仅是个市场别名,不应该是个技术定义,更不应该是个政治话题. 3G市场肯定会有,但不可能很大. 如果这市场很大,那它已经不是简单的3G了. 3G政治化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是鼓励研发,大胆创新,提升技术实力. 政治化的3G框框会严重禁锢人的发明创造,迫使人脱不开3G的阴云. 政府应该尽量淡化3G的影响,鼓励多种技术创新,并最终开放市场. 3G在全球肯定会有市场,但决不会象GSM那样成功,因为时代和技术发展已完全不同于二十年前. 同样道理, WIMAX在中国也肯定有市场,特别在专网方面,但不可能有非常大的市场. 开放无线结构(OWA)有助于融合不同的无线标准于同一的无线终端,而无须改变任何无线网络和布局.

未来的标准化之路

世界上只有两种全球标准:产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当一个国家落后时,它只能靠国际标准来发展通信系统,并申请世界银行等的贷款. 当一个国家强大后,它就有能力制定产业标准,并领军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的国际标准向产业标准过渡的时期,但观念更新需要很长一段时期. 中国五千年文化一方面引以为荣,另一方面却禁锢了人的思维. 很多人还是觉得外国的东西总是比较好,跟着外国人走比较保险. 甚至有些人论为,在国际舞台上,人怕出名猪怕壮,还是小心为妙.

其实中国完全有能力和权利为本国市场制定自己的产业标准,根本无须走出国门. 举WAPI例说, 中国完全没有必要跑到IEEE去申请标准,再拿回中国执行. 关键还是老观念:中国人自己不相信自己. 我在IEEE义务服务了十多年,内部非常传统,政治势力非常复杂,它绝对不会维护中国的利益. 任何国家都有制定维护本国利益产业标准的权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标准制定工作必须开放,让不同的声音能有讲话的机会,同时必须禁止垄断行为. 产业标准一旦制定,它很容易从国家标准上升到全球标准,比如说, 美国的FCC PART15基本上已成为全球标准. 中国市场如此大, 一个国家标准可能比有些全球标准都大.

TD-SCDMA面临的最大挑战

TD-SCDMA虽然是个ITU推荐方案(recommendation), 但ITU只管无线频谱,其他方面起不了任何作用. 说实话, 一个产业能否成功,和ITU方案无直接关系.
早在1997年, 我在美国德州就讲过, TD-SCDMA最大的挑战在于两个: 最终的网络优化工作, 和严重缺乏学术及研究支撑.

CDMA IS95方案花了十年时间才将系统的设计容量从40%提升到70%. 同时,有关IS95的研究论文超过四十万篇. 但是, 关于TD-SCDMA的研究文章才区区数百篇. 一旦建网出现问题, 只能靠自己解决, 无形中增加了风险.

同时,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 如何继续TD-SCDMA的后续发展极其重要. 中国政府在TD-SCDMA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不可能永远支持下去,因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鼓励多种技术创新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总之, TD-SCDMA 在市场培育,网络优化和后续发展方面还会走过漫长的道路.

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要实现技术腾飞,唯一的办法是增加研发和创新. 中国以前都不重视研发,以为研发就是博士(或博士后)加电脑,加上网.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只有把产品作出来,你才有利润. 这在某些场合是对的,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风险极高. 在美国硅谷流传一句话:一流的公司拥有产业标准,二流的公司拥有品牌和智慧产权,三流的公司拥有技术,四流的公司拥有产品. 当然,这不完全对,但至少说明了"纸上谈兵"对整个产业的重要性.

中国要达到这个境界还需等上几十年. 比如在美国,任何个人都可花上区区400美元就可申请一个专利,300美元可申请一个商标.而且所有申请均可在网上数十分钟便可完成. 政府对侵犯智慧产权的惩罚极其严厉,不在惩罚一级谋杀罪之下. 而且,政府非常保护中小企业的发明创造,使得小企业得以快速成长.

中国人非常聪明与勤奋,但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创新和保护环境. 一旦这个环境形成, 中国将实现真正的技术腾飞.

如何吸引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

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我为很多国家提供技术顾问与指导,几乎所有国家都急需此类人才. 大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都不太看中金钱,因为他们的生活早已相对富裕. 所以高薪并不能引贤. 能影响他们决定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家庭及个人爱好等.

这些人才的作用极其强大和深远.他们能将一个看似普通的技术提升为产业标准,并进一步扩大为全球性标准.他们有自己的技术及社交网络,在学术,技术和投资界颇具影响力.

(全文由卢教授办公室整理与发表)


Pending Official Host


 

Support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 Telecom

 

Copyright (c) 2003-2014 Dels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steve<at>delson.org or susan<at>cwc.us


BACK TO TOP